▐LINE POINTS點數回饋依照樂天提供扣除折價券(優惠券)、與運費後之最終金額進行計算。
▐ GAME休閒館(2023/8/1生效)等部分店家不參與全站加碼,請詳閱LINE Points 加碼店家清單:https://lin.ee/1MCw7pe/rcfk
▐ 注意事項
(1)部分服務及店家不符合贈點資格,購買後將不贈送 LINE Points 點數,亦不得使用點數紅包,如:比漾廣場、神腦生活、MyCard、愛美麗福利社、展翔通訊、ezcook 美食廚房、葳豐數位商城、吉盈數位商城、森林巨人、包材中心、KABO佳麗寶家電批發、LuLuLu精品店、NewSTYLE新風尚潮流、0216零食會社、美寶家電、純米小鋪、LILY科技新櫃、登芳3C電子雜貨賣場、豐饌御鴨、鼎耀通訊、誠選3C、Smile、葳豐數位商城二店、米蘭寶、BoBo Outlet代購屋、楊家食品(2022/10/1生效)、屈臣氏(2024/1/1生效)等,請詳閱LINE Points 加碼店家清單。
(2)需透過LINE購物前往台灣樂天市場,並在同一瀏覽器於24小時內結帳,才享有 LINE Points 回饋。
(3)若購買之訂單(包含預購商品)未符合樂天市場 45 天內完成訂單出貨及結帳,則不符合贈點資格。
(4)如使用App、或中途瀏覽比價網、回饋網、Google等其他網頁、或由網頁版(電腦版/手機版網頁)切換為App都將會造成追蹤中斷而無法進行 LINE Points 回饋。
(5) LINE 購物為購物資訊整合性平台,商品資料更新會有時間差,如顯示之商品規格、顏色、價位、贈品與台灣樂天市場銷售網頁不符,以銷售網頁標示為準。
(6)Pickup店家之有效訂單需於下單後40天內使用完畢才符合分潤條件
(7)導購訂單已逾365天,根據台灣樂天回饋規定,逾期訂單將不符合回饋資格。
(8) 若上述或其他原因,致使消費者無接收到點數回饋或點數回饋有爭議,台灣樂天市場保有更改條款與法律追訴之權利,活動詳情以樂天市場網站公告為準。
商品描述
作者:李紹基 出版社:2046 出版日:1140325 ISBN:9786269923854 語言:中文繁體 裝訂方式:平裝 內容簡介 切結書是什麼?你們沒概念嗎? 臺灣人說的「一下下」,究竟是多久? 移臺港人最吃不消的臺灣人情是什麼? 臺灣與香港的餐桌有時差? 菜心是給豬吃的?! 九龍城沒有九龍城寨? 元朗也有域多利? 《半場香港,半場臺灣》是一本兼具思索、溫度與幽默的散文集,作者以上下半場的人生經歷為脈絡,「半場臺北」探討移居臺北的具體適應,文化碰撞中之心路歷程;「半場香港」記述香港回憶,以個人角度細寫土地與人。書中描繪了移臺生活的具體變化與適應過程,細述不同語言、習慣與人際互動中的微妙感受。無論是與台灣人初識的文化誤解,還是生活中簡單卻又值得細味的日常片段,作者都以一種真誠中帶自嘲的獨特視角,帶領讀者一起體驗跨越地域的心靈成長。 從追垃圾車到銀行開戶遇到這種種令人疑惑的名詞,從需要仰賴房仲和鄰居溝通,到成為認真的臺語班學員。這本書不僅是關於移居的記錄,也是對生活的深刻反思。在人情中適應,細味生活,也在人情中念念故人與舊地。作者寫香港回憶,能在童稚與成人視角中靈活切換,遊戲好玩與細膩溫情兼備。 台灣日常其實很不尋常,身在其內又在其外的香港新移民李紹基,以他的雙重視域寫出港島和寶島的文化差異。這半場臺灣感性又幽默,深刻又敏銳。他同時回望已經隨風而逝的香江歲月,這半場香港深入民間,肌理分明,深情而細膩。一本難得且好看的散文雙島記。 ——鍾怡雯(作家) 港臺各半場,如榫卯圓則圓、方則方,連接得緊密而精巧——不只是角度,更是深度。以文字牽繫兩地人情物事,下筆輕重濃淡處清愁隱隱,卻又交織以或幽默、或活潑、或冷靜的語調,五味陳雜——是維度,也是溫度。 ——朱少璋(作家、學者) 我前半生已走得夠快,空間亦已賺夠。我想在未來的時間,起碼在開始和新住的家建立關係的時間,多用腳步去認識它,多投入在地人的生活方式。 ——李紹基 移居是一場馬拉松,跑路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考驗在喘息間湧現,移居的日子也有迎面而來的挑戰,它們像尾隨大地震後的大小餘震,試練人心的硬度,甚至乎會在半夜無間斷的造訪,問你怕不怕。 ——〈地在動?是心在動〉 漸漸地,朋友會幫你說出你擠來擠去也擠不出來的單字,助你完成句子,詮釋概念,最後哄堂大笑便會結成溝通的果實。 ——〈朋友的語言〉 「跟你說一件真實的事:人類問逃出家門半天的狗到過甚麼地方,狗都不能告訴人類答案。不是因為人類聽不懂狗的語言,也不是因為狗會說謊,而是因為那任何一個到過的地方,都只是牠尋找過程的一點,狗根本沒把到過的地方放在心上。如果人類真的要狗選一個答案,狗會答他:那個地方叫快樂。」 ——〈逃跑對狗和人來說,都是一件快樂的事〉 屯門人、屯門豬、屯門牛,都可以不受規矩束縛的,人豬牛一同生活在一個傳說中,都一樣的自由自在。人和物,在遙遠的時光中,不經意的走在同一條時間線上,成了公路上的過客在沉悶車程中,悠然看見的一道風景。 ——〈屯門何止有牛〉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李紹基 生於香港,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,前吐露詩社社員,利物浦球迷,任教高中中國文學科二十年,曾編寫中文科教科書,現居於臺北。 曾獲港台兩地多項文學獎,包括: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優等獎(散文組)、新北市文學獎首獎(新住民創作組)、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(小說組及散文組)、香港文學節徵文比賽(公開組)季軍、青年文學獎(散文組)、大學文學獎(散文組及新詩組)。 著作有散文集《惡童處》,另散文及短篇小說作品收錄於《情味.香港》、《非常時代 文學碎音》、《親愛的流光與城市》。《惡童處》入選「香港中學生好書龍虎榜」。 曾擔任香港文學節作家講座講者,及擔任香港城市大學城市文學獎、青年文學獎等多項文學獎之評審。作品曾被民視電視台文化節目「飛閱文學地景」(第十季)拍攝成短片。譯者介紹 目錄 自序 編者序 推薦語 半場台灣 適應春風 垃圾車,別跑! 臺灣餐桌日常 在月球漫步看風景 朋友的語言 語言的另一種定義 花蓮路上的早餐 地在動?是心在動 人情風景 有醫無類的獸醫 原諒我慣於冷漠 ─有時候令人失措的臺式人情 實頭與滑頭 可愛狗病人 友情歲月之江湖再見 生活細味 黝黑幽默 車牌無用 狗的草地 夜市把脈 改善高血壓的秘方 間歇鄉愁 從元朗的輕鐵轉乘淡水的輕軌 兩個屯門人,四顆香港粽 老媽的魔法 化鄉情為食慾 藝文拾光認識侯孝賢 看蘇軾〈前赤壁賦〉,從滄海到浮海 夢的詮釋 ─看「The哆啦A夢展2023臺北站」 幸好,我們的旅途中有西西 半場香港 想想舊地 芒果樹 聽說九龍城 我的域多利時代 屯門何止有牛 兒時的快餐店 檸檬批之味─記吐露詩社 逃跑對狗和人來說, 都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想想故人 乒乓球上的金句 大鐵人 打風的日子 聽老師的話 ─記小思老師 上晝班和下晝班 何濟公 醫生說道 咆哮宅犬 ─一隻狗的疫情生活記錄 各界推薦/推薦序 同心推薦 朱少璋(作家、學者) 卓男(影評人) 陳慧(作家) 葉秋弦(作家、編輯) 潘源良(填詞人) 關夢南(詩人、資深編輯) 鍾怡雯(作家) 騷夏(詩人) 內容試閱 自序 這是我的第二本個人作品集,上一本在香港出版,那已是八年前的事了。這本結集在我移居臺灣差不多三年之後出版,收錄了我從二〇一七年至二〇二五年的文字創作。兩本書出版地之不同,正好反映我人生中場的轉折 。 我喜歡足球,因此本書的名字以足球賽事作喻,取名《半場香港,半場臺灣》。它恰恰處於我人生上半場完結,下半場哨聲吹響一陣子的時間出版,記錄了我跨越到台北後的新發現與衝擊,當中不乏我和臺灣人於磨合過程中所鬧出的種種趣事;另外,它亦收錄了我在人生上半場,於香港的土壤中埋下的斑駁回憶。 這本書的籌備橫跨了整整兩年半的時間,期間我還要在新環境兼顧寫作以外的工作計畫,因此很多陌生的事情在香港和臺灣兩邊同時進行。忙亂的生活經營,令我在現實與夢想之間跌跌撞撞,好比進行一場漫無止境的球賽,也好像墮進一場接一場的夢。 以做夢來形容自己的人生聽起來很不錯的,浮生若夢,可以從現實的時間與邊界超脫出來,感覺很是飄逸 。但另一方面,夢境的陌生與虛幻,卻又會令做夢的人惴惴不安 。 我在臺灣出版文集本身就是一場意料之外的夢,我上半場的夢在中年突然中斷,把我人生分割成了上下半場 。而當下半場已開賽了,我卻彷如在夢醒過後,再入夢時才發覺自己鑽入了另一場景,夢境突然從香港的主場賽事,移師到臺灣作客比賽 。戛然而止的上半場賽事,被剪接成賽事的精華撮要,頓然成為斷續記憶。以十年計的時空猝然濃縮成分秒,夢中的人與事眨眼化成劃行的殘影 。 還在香港生活的時候,我從沒想過會有離開這個地方的一天,那時寫作的主要目的相對單純,只為了記錄那些值得珍惜的回憶。我希望趁它們的顏色未隨時間褪去,還存留在我的腦海時,好好把回憶記錄下來。我總覺得除了自己之外,還會有其他的同代人想把它們留起,好讓自己在思念時緬懷舊事,尋回在現實中活過來的力氣 。 但當我到了臺灣生活後,創作的取向卻有所轉變。我換成以文字和繪圖速寫去記錄生活上的發現和衝擊,題材由過去式變成了現在式。生活地方的不同,原來會悄悄地為人的創作取向,帶來點撥的導向 。移居生活雖然禍福未卜,但卻能激發人挺身迎向挑戰的生命力,而且到跳出舒適圈一段時間後,更發現這個決定也可以是一個造就創作道路的轉向,和跳出自我規範的難得契機 。 本來以為只有多變的夢境才是難以捉摸,但人老了,發覺人生也是一樣,而且這種陌生感並不代表可怕,尤其在移居之後,才深深體會到變幻原是永恆,人生原來不依循固有的單線軌道前行。而這些經歷 ,對於如蜉蝣的朝夕人生來說,那就如不能重複的夢一樣珍貴,結局孰好孰壞都值得為日後的自己記錄下來。 此外,我發現在這個人生的轉折點上記錄生活,也可以和之前在香港的生活對照,走遠一點讓我看清香港的遠近高低之不同,我終於明白為何如此懷念那裡如夢一般的昔日時光 。 這就是本文集跟我上一本散文集的相異之處,它除了懷念往昔之情之外,題材上更具流動性,在虛與實之間的擺動更大,內容亦以更寛的步距於回憶和現實之間跳躍遊走 。裡面所跨越的時空,從止於香港一地,變成了臺灣和香港兩個隔海相望之地,既寫舊時香港,亦寫今日臺灣。 移居前我以為自己了解臺灣,但到生活久了方知道自己只對它一知半解。兩地文化似近還遠,可謂同中有異,而正身處人生岔路的我,恰如連結兩地的視點。 同一種食物,同一句說話,以至同一件事情...